1928年到1930年我国西北区域产生了千载难逢的严峻旱灾,尤其是陕西省灾祸最为严峻,真是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而此刻的我国,正值军阀混战、内战频繁,真是落井下石。
此刻,从1925年就脱离了军政界的朱庆澜,早就投身于社会救助作业。面临陕西如此大的灾祸,朱庆澜没有一点点犹疑,及时投入到救灾赈灾中去。
自古以来,西北历史上是与各种灾荒相伴而行的,史不绝书。尤其是进入民国今后,西北区域变成了灾祸最严峻的区域之一。据材料显现,从1920年到1949年,西北区域几乎是无时不灾,无处不灾。并且每年旱、水等多种灾荒并发,给西北区域大众带来了深重的灾祸。仅1928年,陕西受灾达85县,哀鸿600多万人,冻饿而死的20多万人,100多万人流离遍地。甘肃受灾也达65县,哀鸿240多万人。
其时有一首题为《征鸿》的诗篇,是这样描绘西北灾荒的:“枯草无涯的原野,白骨萎满了四间。啊!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人收管。傍晚的时分,豺狼狐狸横冲直窜,行人看见这般光景,际此年荒世乱的当儿?人命比蝼蚁还贱。”
可见其时灾情之严峻,西北区域成为“最大最重灾区”,广阔大众嗷嗷待哺,亟需救助。
那时西北区域属冯玉祥防线,此刻,冯玉祥正联合阎锡山与蒋介石开战,军需饷粮都难以处理,更无力气进行救灾。
正在这时,1930年5月初,时任中心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朱庆澜决议以华北慈悲集体联合会会长名义,亲身到陕西检查灾情施行赈济。冯玉祥决议由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兼河南大学校长查良钊代表自己伴随朱庆澜去陕西,并指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秘书陶弗卿伴随帮忙。冯玉祥对朱庆澜一贯敬佩,他要求查良钊、陶弗卿沿途和谐军政负责人,有必要极力予以便利,不得有任何留难,违者严办。
朱庆澜1874年出生于山东历城,1907年任陆军步队第二标标统;1909年奉调入川,任第三十三混成协协统,简授第十七镇统制;辛亥革命时呼应孙中山先生召唤,带领官兵在四川起义,被推为四川军政府都督。1913年10月,任黑龙江省护军使兼民政长;1916年7月,出任广东省长,活跃支持和支持孙中山的护法主张,先是助孙中山树立以广东为中心的根据地,这今后又从自己40个营的省保镳军中拨出20个营编成护法军,使孙中山具有了第一支正规武装力气;1922年,出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哈尔滨特别行政区长官;1925年,朱庆澜退出军政体系,从此投身慈悲赈灾作业。
查良钊和陶弗卿在郑州车站接到朱庆澜,以及同车来帮忙赈灾的天津慈悲会会长李缙,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唐宗郭、商云汀等,他们还带来了部分急需的赈灾物资。因陇海铁路军运繁忙,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调来机车,朱庆澜等人才得以持续西行,但火车只能开到灵宝,灵宝驻军长官张自忠亲到车站迎候,并派军用轿车护卫朱庆澜等人到潼关,再换车去西安。
1930年5月4日,朱庆澜一行到了西安,住进南院门大保吉巷江苏会馆,陕西省政府主席刘郁芬、西安市长杨慕时当即带领当地士绅前来拜见,并向朱庆澜陈述陕西沉重的灾情。陕西省民政厅长邓长耀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作风正派,关心民瘼,来到江苏会馆见到朱庆澜,当即跪下来,提处处都是饿死的人,挽救无术,愧对冯总司令和全省大众,决计自杀谢罪。朱庆澜就劝导他,天灾所造成的,奋起救灾才是王道,邓长耀总算振作起来,投入救灾。
为进一步了解西北区域灾情,设法救助更多哀鸿,朱庆澜跟从赈粮车辆到了灵宝、凤翔等灾区查询。朱庆澜实地观察后,发现这一些当地灾情非常严峻,而小麦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期,大众嗷嗷待哺,“惟当此几经灾患之余,民食已绝,饥者载途……陕南凤翔武功等数县,因被匪占有数月,麦均未种,灾情严酷已极”。
5月9日,朱庆澜在西安约集各慈悲集体开会,筹商救助方法。朱庆澜以为西北区域正处于青黄不接紧要关头,施救现已刻不容缓,唯有办急赈以救活命一途,决议建立慈悲联合会,专办急赈,各善团分头救助;其方规律除连续运粮外,须以就近买粮为救急之策,但买粮则需求资金,所以要募捐。
朱庆澜、李缙等在西安向全国宣布救助陕灾之终究呼吁:“弟等今日抵西安,约集各慈悲集体开会,据此乡十日内为青黄不接最紧要关头,不然虽给籽种,亦不能种,现联合各善团分头救助,本日先办急赈,并筹籽种,此终究五分钟,有三元救一命,为哀鸿生死关头,诸公仁声义闻,国内同钦,一定大力协助,亟事解救,至为叩祷,朱庆澜李缙叩!”朱庆澜决议当即回来北平,大批筹募赈款。
朱庆澜、李缙等人从西安连夜赶回北平,呼吁赈款,并在平津各大媒体上宣布说话,深望平津人士大发好心,救助陕西哀鸿,并提出了“三元救一命”之标语,所谓“三元钱能救一命”,即现在粮价三十元一担,一担是十斗,哀鸿一人若得一斗粮食,则足保持一月,可以度过最风险关头。
为办妥西北区域急赈,筹集救助西北哀鸿善款。通过一番缜密的谋划和布置,朱庆澜等在平津联合各慈悲集体一起主张安排陕灾急赈会,举办大规模募捐活动,争夺十日内征集大批金钱,汇陕发出。
1930年5月11日,朱庆澜、熊希龄等在中山公园中山堂,招集银行公会暨诸慈悲士绅,主张陕灾暂时急赈委员会,到会的还有李谨记、楚溪春、刘治洲、周作民等名人,以及各界代表300余人。
据其时的《申报》报导:“此次会上陈列了各种哀鸿食料,达三十余种,无非草根、树皮、石等类,惊心惨目。”会议设暂时募捐处,以备到会人士随意捐助。
朱庆澜陈述了陕西灾况:灾情日益严峻,不忍目睹,“某寨原有居民三十八户,计人口二百余人,现在居民只余二十五户,人口尚存九十余人,死亡者已估五分之三有奇,其灾情之严峻,为数十年所仅见”“走进村内不见鹅犬,比邻房子,尽行拆毁,断垣颓壁,满目荒芜,室内无所有,人瘦如柴,面呈菜色,举动举动,俱无力量,且强半饿倒,每日赖以度命者,惟马金、牛眼窝、灰条菜三种,用水洗净而食之,以救一时之饿”。
会上,朱庆澜提出了急赈方法,他说此前赴西安赈灾,虽曾运粮救助陕灾,但随车入陕查询灾况,才知道运送赈粮进入陕西之难,花费时刻之长,“由北平至灵宝,只需两日有半,因沿途兵营均奉有让粮车先行之指令,故通行无阻,既至灵宝须由黄河转入渭河,始达渭南,据称遇有春风,则十日可到,但现值河水浅无风之时,船须人拉而行,故到达至少亦须四十日,是以此刻虽有千百列车运送赈粮,而陕民仍难免饿死”。
朱庆澜还对当地粮价与外地粮价进行了查询和比较,“在东省每粮一斗,价为二元八角,而就地亦只三元,所差不过二角,即便差至一元,亦须就地购粮。汇款实较任何方法为快捷,现以二百万哀鸿计,按三元核算,只须六百万元,数目虽大,以全国人数计,则一人救一命而有余”。终究,北平募赈大会当场募得现金30000余元。
在北平开完募赈大会今后,朱庆澜等人当晚又赶到天津,拜见了天津市长及银行界人士。5月12日,朱庆澜等在法租界银行公会招集各界及银行界全体同仁,举行重要说话会,研讨急赈方法,商量筹赈事宜,期望各界可以活跃支持助赈。开会前,朱庆澜仍是先展现了陕西哀鸿的食物,接着陈述了陕西灾情,呼吁“按全陕哀鸿,眼前尚有二百万之多,即按三元可救一命计,犹非有六百万不能全数救活,不得不向诸大慈悲家呼吁,集腋不难成裘,救一人即算一人,事计火急,盼于一星期中凑足成数,以便济急”。这次,终究募得17000元,其间《大公报》代募2000元,银行界捐助10000元。
6月2日,原本是方案中的陕灾急赈会完毕时刻,但朱庆澜针对陕西灾情持续严峻的实践,主张陕灾急赈会延期一月,持续征集善款,以便更广泛地救助陕西哀鸿。
为进一步扩展宣扬,力求征集到更多的慈悲资金,6月14日,朱庆澜搭乘北宁快车前往辽宁区域募赈。6月16日,在沈阳辽宁青年会举行陕赈会,朱庆澜首要称谢各界热心人士,其次陈述陕灾景象,并协商筹款事宜,当场收到赈款26000余元。6月19日,在沈阳辽宁省教育会劝募陕赈会现场,展览陕灾相片及哀鸿食料,并讲演灾况及办赈方案,募得善款70000余元;当晚朱庆澜赴大连募捐,募得30000元。
7月1日,朱庆澜又来到吉林长春募赈,借总商会向各界陈述陕灾惨状,到会者三百余人,商界居非常之九,募捐甚㚌;2日晚,应法大陕灾游艺会之邀,朱庆澜在东铁沙龙陈述陕灾状况,谓灾区甚广,筹赈须持续下去,筹得10000元;7月3日下午,朱庆澜在道外滨江商会陈述,筹款20000元;7月4日上午,朱庆澜在道里总商会作陈述,筹得善款10000元;此外,世界协报征集5000元,特别市演剧募得16000元,总计70000余元。此次朱庆澜赴东北募捐先后到了沈阳、大连、哈尔滨、吉林、长春以及北戴河等地,总计募得善款200000元以上。
除了奔赴东北募捐外,朱庆澜还前往上海发起安排募赈陕灾急赈会,进行了一系列募捐,为西北哀鸿筹集了大批善款。陕甘空前的灾情也引起文艺界的重视,上海一电影制片厂专门到陕西灾区拍照纪录片,并请朱庆澜题写片名,他亲身题写了“人道”二字。该纪录片放映后,促进了募赈的宣扬和募捐。
1930—1931年,朱庆澜先后在平津、东北及上海等区域征集善款达百万元,有效地供应了赈灾所需的金钱。其间,天津陕灾急赈会共募善款388751.48元,电汇西安272500元,面粉23050袋,极大地缓解了陕西灾情,挽救了许多西北区域哀鸿的生命。
在活跃征集善款的一起,朱庆澜屡次亲身押运赈粮来到陕西灾区赈济发放现场,保证征集的善款和赈粮精准送到哀鸿手中。
每次,朱庆澜都是不管旅途劳顿,来日早晨即带领作业人员乘寒酸货车驰赴咸阳、武功查询灾情,慰劳哀鸿。所到之处,满目荒芜,由于干旱严峻,哀鸿不只没有吃的,更严峻的是缺水喝,活着的人现已干渴得不能说话。朱庆澜命人将带去的饮水滴入一个个哀鸿口中,很快他们所带的水没有了。
还有一位老太太用手指着嘴巴要水喝。无法,朱庆澜对轿车司机说:“把水箱里的水吸出来给她喝!”司机尴尬地说:“水箱无水,怎样开车?”朱庆澜急迫地说:“救人要紧,咱们便是走着回去也不比哀鸿苦。”老太太总算喝到水箱里的水,能开口说话了,连说:“甘露,甘露,今日遇到救命恩人了!”这一天,朱庆澜他们所带的水救了700多人。
第二天,朱庆澜又带我们观察扶风、武功重灾区,见到许多哀鸿捉襟见肘,有的青年妇女乃至赤裸着下身,见有人来就赶忙钻入窑洞或杂物堆中。朱庆澜见此景象,当即脱下长布衫,撕成数块分送她们遮身,我们也纷繁效法,但这不能处理根本问题。后,朱庆澜回到天津,与工商界人士座谈,闻者为之惊诧,随即凑捐土蓝布200件,每件50匹,运往西安,分给缺衣少穿的哀鸿,处理了大问题。
朱庆澜在西安掌管救灾期间,还产生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朱庆澜诚心真情救灾,影响着陕西的老大众,有个70多岁的白叟,靠占卜为生,一天来到江苏会馆,坚决要将一只祖传的金镯交给朱庆澜救助哀鸿。朱庆澜劝他把祖传之物藏着,但过了3天,白叟仍将手镯卖掉,价款悉数交来,非让朱庆澜收下不行,他们只好收下。
还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会馆求见,刚进门就跪地放声大哭,说老公原是个穷秀才,教私塾为生,现已饿死,女儿女婿一家住在兴平,爱人两人也都饿死了,剩下个小外孙石沉大海。后听街坊说被朱庆澜派去赈灾的人带到了西安。她就赶来西安探问,知道浙江会馆收留了不少孤儿,到那里公然看到了外孙,由于有吃有喝,身体很好,她万分感激,取出一块砚台和两串铜钱交给朱庆澜作救灾之用。朱庆澜收下了铜钱,交还砚台,说:“两串铜钱是你的心意,比捐款千万元还名贵,我收下了,砚台留给你外孙日后学惯用吧!”当即命属下写收条,亲身签名后交给老妇人,又请她留下地址,以便准时送去赈粮。
那时,陕甘受灾各县处处流散着无依无靠的儿童,尽管通过暂时收留,处理了部分漂泊儿童的去向。可是漂泊的儿童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有安排地收留教养这些儿童,从1929年冬到1930年头,朱庆澜先在扶风建立灾童教养院,用赈款购买灾后无人播种的土地,建立怀幼农场,供灾童半农半读。又在绛帐车站建立运粮站,作为供应难童赈粮的屯散地。此外,在西安市内崇忠路,商请冯玉祥让出兵营土房300余间,建立了西安灾童教养院,附设一所小型纺织厂,让灾童们半工半读,小学结业后即可进厂做工,成绩优秀的送入中学读书,对已成年的男女,由院方协助挑选爱人成家。朱庆澜每隔一段时刻,就会去西安教养院观察灾童的生长状况,直到他去世停止。
为了救助陕甘旱灾,两年多时刻里,朱庆澜大部分时刻都是在遍地奔波,亲身劝募捐款,深化灾区查询,监督放赈,因而陕甘公民口碑载道,视如救星。于右任在陕观察时,在西安向朱庆澜表示感谢,并说他们陕西的子子孙孙永久都不行能忘掉您的。有一次,朱庆澜的帮手查良钊到五丈原区域赈济灾情时,被土匪劫持,土匪向陕西省政府勒索和资产。后来,土匪喽罗得知查良钊是朱庆澜派去的放赈人员,便亲身将他送回西安,并面见朱庆澜认错。
在陕西期间,朱庆澜采纳急赈、冬赈、发出籽种、救助妇女老弱、保存耕具、防疫施药、埋葬尸骸等办法,想方设法搞好哀鸿的赈济。1929年冬,气候酷寒,可是朱庆澜的赈灾团队还在赈灾一线,但我们都未带棉衣,朱庆澜见我们难以御寒,才以土蓝布为面,替每人制造棉袍一件,后来他们穿到天津时,我们都笑说这是“朱庆澜制服”。
陕甘救灾先后用去捐款100万元以上,其间仅上海一地捐款即达43.1万元,另外经朱庆澜征集购买的赈粮达16万担,受惠哀鸿达100万人。上海报刊曾赞扬说,该会就事之灵敏、手续之齐备,为历来办赈中所罕有。
朱庆澜在赈灾过程中,非常重视廉洁赈灾。自他经手国内外赈款起,就延聘上海闻名会计师徐永祚等随时审阅,终究由徐就财政账目提出审阅陈述,给予书面证明,现实俱在,朱庆澜经手赈款是无可指责的。朱庆澜还在灾区作业组之下专门建立了观察处,先后聘艾德敷及明恩德为处长,延聘教会西人任观察专员分赴各灾区观察,从事弹劾纠正之事。其“作业勤奋,陈述亦尚实在”。
朱庆澜充沛认识到灾区作业责任严峻,他知道派往各省的办赈专员品德俱佳,无贪婪之虞。可是由各专员下派的作业人员为数众多,“庆澜一人至耳目有限,而事关赈款,涓滴为重。苟有一点点之差池,不独于神明有愧,亦为清议难容”。遂请监察院派员分驻办赈各省,不管急赈、工赈、农赈均归其实在调查。如果有并吞或移用赈款及勾通当地官员,放赈不实的,一经查实皆“尽法惩治”。
其时,朱庆澜领导的全救会作业人员,热心公益,除供应一般饭食外,并无薪给,基本是责任的。而在作业上,作业费用也是尽量紧缩,向政府实报实销。为削减开支,朱庆澜还将自己所住一品香旅馆的房间腾了出来,作为全救会交游人员的招待所,自己搬到静安寺路他亲属家中暂住。
正是这样,在朱庆澜的带领下,通过他们这个慈悲团队的一起努力,终究夺取了陕西旱灾的全面成功,给今日的人们留下了名贵的赈灾思维和成功做法,发人深思,值得学习。